二级菜单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通知公告
关于切实做好2006年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日期:2006-03-17 00:00:00  来源:[db:出处]  浏览量:353


   

湘电大校通[2006]47号

 

各分校、学院、直属教学点:

2006年全省电大系统有高职高专毕业生4125人,比2005年增加了一倍多,毕业生就业工作任务将更加艰巨。学校2006年党政工作要点要求,2006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要达到90%。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切实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全面提高就业服务水平,建立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渠道网络

1.建好“一网二台三库”,从三个方面强化基础管理。“一网”就是建好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网,做到内容丰富,功能齐全,更新及时。“二台”就是搭建两个平台,即学校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的信息交流平台、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交流平台,密切关注我省政治、经济、教育发展动态,及时掌握有关政策和人才需求信息,努力实现学校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三库”就是建好三个信息库,即毕业生信息库、优秀校友信息库和用人单位信息库。

2.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工作激励约束机制,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是制定毕业生就业工作考核办法,加强对各单位开展就业工作的过程督促检查,并进行年度考核;二是制定毕业生就业工作奖励办法,对积极参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实行奖励,充分调动全员参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积极性。

3.以就业指导课为依托,以各种主题活动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渠道,实现就业指导的制度化、全员化、全程化和信息化。各办学单位要重点加强就业指导的全员化建设,要对所有任课教师提出要求,将课堂教学与就业指导有机结合起来。

4.以校内招聘会为主体,校外招聘会和网上招聘会为有益补充,形成有利于我校毕业生就业的市场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进一步完善校内招聘市场的运行机制,组织好用人单位专场招聘会、网上招聘会、分专业的中小规模招聘会和校内大型供需见面会。各类招聘信息均可见校园网就业指导网页,各单位要告知毕业生经常登录校园网、用好校园网,进行网上登记注册,并组织毕业生参加现场招聘。

二、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职教育改革

1.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模式。要在已有的“通程班”、“北大新星少儿英语师资班”以及与嘉禾演艺文化经纪公司合作办学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校企合作办学,争取年内再实现2个左右的专业实行“订单式培养”。

2.坚决推行学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度和顶岗实习制度,确保从事就业准入职业的所有毕业生能够拿到“双证”,确保学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在企业和用人单位实习,努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3.加强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及时反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的期望与要求,同时,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就业工作,努力实现就业工作和教学工作的良性互动。

三、高度重视贫困学生的就业工作,对就业有困难的群体给予特别关怀和特殊帮助

各单位要建立贫困大学生和就业困难群体毕业生,如残疾学生的信息档案,加大对困难、残疾、民族学生的就业扶持力度,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服务,防止因就业问题出现焦虑、悲观和不满情绪;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对这部分毕业生进行重点指导、重点服务、重点培训、重点推荐。学校将为贫困毕业生和就业有困难的毕业生建立专门档案,优先提供就业机会,并免费提供5份就业推荐书和两次校外大型招聘会的门票。

四、加强信息统计工作,确保就业率的真实性和准确度

就业率分为初次就业率和年度就业率,初次就业率的统计截止时间是毕业生离校后当年的8月31日,年度就业率的统计截止时间是当年的12月31日。就业率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的核心指标之一。教育部规定,对连续2年就业率不足50%的专业要严格控制招生规模,就业率连续3年不足30%的专业要减少招生甚至停止招生,对上报不真实就业率的高校实行一票否决。我校2005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76%,仅从信息统计的角度来看,还有很大潜力可挖。各办学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扎实做好2006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统计工作:

1.要组织毕业生在离校前认真填写好《毕业生去向登记表》(到就业办拷贝),全面掌握毕业生的有关信息,建立毕业生信息库,以便和毕业生联系,收集就业依据,并在两年择业期内继续为毕业生进行服务。除分校外,其它办学单位在6月底前将《毕业生去向登记表》的电子版和文字版报送学生处就业办。

2.从5月份开始,集中收集毕业生的就业依据,主要是劳动合同的复印件、用人单位开具的用工证明、入伍(升学)录取通知书。劳动合同复印件和用工证明上一定要注明单位联系电话和联系人。请各学院和直属教学点于5月份前在就业办拷贝毕业生数据库。

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导毕业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1.唱响到基层建功立业的主旋律,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把个人价值与国家需要结合起来。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2005年6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中办发[2005]18号)(以下简称《意见》),在毕业生离校前,各单位一定要加强对《意见》精神和内容的宣传。

要通过宣传,让毕业生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更新就业观念,认识到基层天地广阔,到基层就业是有志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是当代青年建功立业的正确方向。

要通过宣传,让毕业生全面了解到基层就业的途径、渠道,以及到基层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

就业办将举办基层就业政策学习辅导班,举办“到基层立业成才”的主题教育活动。各单位也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

2.要在毕业生实习和离校前,围绕“校兴我荣、校衰我耻”、“我为母校添光彩”等主题,重点加强实习纪律教育、诚信教育和母校意识教育,让毕业生明白每一个人都是母校的一份子,即使毕业离开了学校,也要用实际行动,如正面宣传学校、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及时向学校提供就业依据等,支持母校的工作和事业发展。

3.要把思想教育、毕业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与解决毕业生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帮助毕业生解疑释惑,排忧解难,做好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各种准备

 

附件:2006年毕业生就业工作安排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

                                         ΟΟ六年三月十六日

 

主题词:就业工作  加强  工作安排  通知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办公室          2006年3月16日印发

录入:常朝珍         校对:刘顺宝         共印45份

 

 

附件:

2006年毕业生就业工作安排

 

2月份

1.完成2006届毕业生资格审查遗留问题和2005届毕业生年度就业率统计工作;

2.印制并发放2006届毕业生《就业协议书》;

3.贫困毕业生和就业特殊困难群体毕业生的情况调查。

3月份

1.下发《关于做好2006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2.制定2006届毕业生就业宣传工作计划;

3.每周五下午举行专场招聘会;

4.各办学单位指导毕业生填写《就业协议书》,并组织学习《2006届毕业生就业完全手册》;

5.各办学单位对毕业生开展实习前教育;

6.举办2006届毕业生第二次大型校内供需见面会。

4月份

1.组队赴省外调研,开拓就业市场;

2.各办学单位开始整理毕业生档案;

3.毕业生开始整体进入实习阶段;

4.每周五下午举办小型见面会。

5月份

1.征订2007届毕业生就业指导教材;

2.开始办理2006届毕业生档案、户口关系托管工作;

3.每周五下午举办小型见面会。

6月份

1.集中办理2006届毕业生就业《报到证》;

2.继续受理2006届毕业生档案、户口关系托管工作;

3.各办学单位组织毕业生填写《毕业生去向登记表》,报送学生处就业办,并建立本单位毕业生信息库;

4.各单位对毕业生进行离校前教育;

5.各单位开始收集2006届毕业生就业依据,为统计2006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做准备;

6.每周五下午举办小型见面会。

7月份

1.各单位继续收集2006届毕业生就业依据;

2.各单位将整理好的毕业生档案移交给学生处就业办;

3.完成2006届毕业生信息入库工作;

4.处理2006届毕业生集中派遣中的遗留问题。

8月份

1.各单位继续收集2006届毕业生就业依据,并于月底报送学生处就业办;

2.学生处就业办对各单位报送的就业依据进行普查,并将普查结果反馈给各办学单位;

3.对2005届毕业生和2006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开展跟踪调查,搜集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素质和教学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9月份

1.向省教育厅报送2006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

2.各办学单位领取并发放就业指导教材;

3.组队开展调研,开拓就业市场;

4.对2006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总结表彰;

5.2007届毕业生生源信息的收集、整理和核对。

10月份

1.对2007届毕业生开设就业指导课;

2.布置2007届毕业生资格审查工作;

3.制作并向用人单位寄发《2007届毕业生资源信息册》和供需见面会邀请函。

11月份

1.向2007届毕业生征订《毕业生推荐表》;

2.编印并发放《2007届毕业生就业完全手册》;

3.广泛收集用人单位需求信息,为供需见面会做准备。

12月份

1.开始接受用人单位进校举行专场招聘会;

2.开展2007届毕业生资格审查;

3.各办学单位统计2006届毕业生年度就业率,并将就业依据报送学生处就业办;

4.举行2007届毕业生冬季校内大型供需见面会;

5.发放《就业协议书》;

6.每周五下午举办小型见面会;

7.对全年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总结。